伴隨著發改委一張張數額過億的反壟斷罰單,消費者似乎看到了打破汽車行業壟斷的新希望,這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只是要想真正惠及大多數消費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目前汽車反壟斷罰單針對的主要是豪華品牌汽車市場中售前售後環節存在的暴利,以德系三強為代表的豪華品牌也紛紛下調價格進行配合,看似形勢一片大好,但實際上很多熱門車型仍然一車難求,加價提車,強制加裝裝具這些消費者非常反感的售車政策幾乎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豪華品牌尚且如此,對於老百姓而言,在自己購買能力之內的大部分車型並沒有得到任何實惠,反而增加了幾分反壟斷罰單會不會“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憂慮。
   7月31日,國家工商總局發佈了《關於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宣佈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此《公告》一經公佈,就被業界猜測為此舉是在為反壟斷鋪路,業界紛紛猜測“汽車大賣場”時代即將到來。其實,與之形式類似的汽車二級經銷商存在已久,也並未對汽車反壟斷有什麼幫助。因為,控制權仍然掌握在車企手中,官方授權也依舊是對應4S店,只要這種基礎模式不發生變化,真正的汽車反壟斷就無從談起。
   汽車壟斷的本質在於車企對整車價格、配件價格的壟斷性控制,說到底就是資源的完全壟斷。若想真正打破汽車行業壟斷,車企必須將手中資源進行開放,讓“汽車大賣場”通過日漸火爆的汽車電商形式進行推廣,這也是格外註重反壟斷的歐美地區目前流行的汽車銷售方式。總之,以罰代管不能解決問題,更為有力的政策與汽車電商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打破壟斷,讓消費者獲得真正的實惠。(大辰)  (原標題:以罰代管不是惠及消費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n85xnhg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